我在玄學市場下了一千萬廣告費的原因

我相信人生要追求的並非金錢, 而是堅持夢想而且從不被動搖.

 

寫這篇文章時是2021年近芒種的時間, 數數手指頭已經是我在投身全職玄學家第5年的時間, 不經不覺期間原來我已經在玄學市場投放了超過1000萬港幣的廣告費. 

 

你沒有看錯 是1000萬, 而且全部都是自己的錢, 不是借貸或別人的投資.  當中大約744萬是花在Google 廣告, 120萬是Facebook 廣告, 其餘投放在大型燈箱廣告.

744萬Google 廣告
120萬 Facebook 廣告
120萬 Facebook 廣告
大型燈箱廣告
大型燈箱廣告

 

說實話, 我身邊有一位心腹下屬常常勸我不要再花廣告費, 留點錢投資在房地產, 做生意都是為了致富等等… 近來樓市有向下的情況, 身邊好多朋友都想藉此機會買點便宜的樓, 做包租公, 一間變二間 , 二間變四間. 晚年每個月輕輕鬆鬆有十多萬被動收入.

 

這亦是典形香港人的現象, 香港現在有一位很紅的明星姓姜, 傳媒問到賺到錢之後有什麼目標. 他的第一反應是買樓, 一層自住, 一層收租.

 

好象現在社會分成兩派, 有樓派 和 無樓派. 有樓代表富有, 晚年幸福… 無樓代表窮人, 每天要被勞役…弄得象成功一定要有樓似的, 無樓就人生不曾活過… 

 

現在走進書店, 最高銷量的書不是教人投資… 就是教你如何財務自由.

 

 

在我學了玄學之後, 常常反思為什麼我要誕生在這個世界…地球? 為什麼無極要生出太極, 太極要生兩儀? 

 

後來經過書店, 看到一本書談世界偉人. 當中提到德蘭修女一生貧窮, 但創立羅馬天主教仁愛傳教會,為患愛滋病、麻風和結核者提供居所,運營粥廠、藥房、診所、兒童及家庭諮詢機構、孤兒院及學校。

 

另外看到一位林肯, 冒著生命危險花了多年為了解放黑奴, 讓黑奴應享有自由…最終被刺殺.

 

為什麼世界偉人不是因為他們賺到很多錢, 有很多樓, 做地主, 做包租公. 

 

道理很簡單, 因為搵錢只是一個過程, 我相信人生的最終目標並不是致富, 亦不應該是致富…

 

我在18歲的時候, 人生第一份全職工作是在香港元朗區的7-11 便利店做收銀員, 哪時候一位老前輩問我 : 年輕人, 他日你想做什麼工作? 行業? 

 

: 我想做一個出色的玄學家, 想幫人算命看風水, 用玄學幫人好像好帥…

 

換來的是捧腹大笑, 我從來沒有看過一個老人家笑到流眼淚. 她笑的不是我沒大志, 而是笑我玄學家的行業是讀書不成, 沒學歷的人才做…

 

隔了很多年, 我沒有放棄或動搖過這個夢想, 這一千萬廣告費花的不是白費, 而是很值得. 因為我不是要發財致富… 而是我成為玄學家的夢想沒有動搖過, 現在我的玄學公司已經有30多人了… 每天用玄學幫忙別人消除煩惱, 解開心障, 累積功德…

 

若二選一, 給你1000萬或每天要幫人算命占卜.. 你會選擇金錢還是夢想? 我就選擇了後者, 你呢?

做生意的話 哪些網絡推廣的方法最值得做?我花了1000萬港幣廣告費後的心得

今天來說說網絡營銷(digital marketing)的相關概念~

 

以下會先說三個能極速暴富的短期營銷手法;而後會說兩個能行穩至遠的長期營銷手法~

 

不論是打算創業,還是已擁有自己一盤生意的人,都要想想用什麼市場營銷手法去推廣自己的公司~



極速暴富的短期營銷手法

 

先來說說三個能極速暴富的營銷手法~

 

第一,Facebook、Instagram廣告~

 

只需付費,即可在FaceBook、Instagram上刊登廣告,而廣告費是按照曝光率計算的~

 

第二,網紅推廣~

 

網紅推廣分很多種,大部分離不開找網紅拍YouTube影片,或會拿着你的產品作介紹;又或是在FaceBook、Instagram上發帖文誇讚你的產品~

 

第三,各大平台,如FaceBook、YouTube、Instagram的直播~



在我的玄學生意而言,我經常運用頭兩種營銷方法,於是有些心得想分享給希望創業、或是身為老闆的大家:到底什麼樣的市場營銷手法,是我親身體驗後覺得最有價值的呢?



FaceBook/Instagram廣告

 

先說說在FaceBook、Instagram上刊登廣告的好壞處~

 

FaceBook、Instagram廣告有個特質:每點擊付費、或每曝光付費,只需付費即可做推廣~

 

其好處是翻數快,寫一個登陸頁面、或是拍條好的影片就能搞定一切;今天下了廣告,明天就有客人來,以股票的語言就是回報快,今天買明天就升了。

 

而壞處就是FaceBook、Instagram廣告其實衰退得很快,用股票的術語就是折舊得很快

 

仔細回想的話,你會發現大部份FaceBook、Instagram廣告,不論是文案還是影片,都是每隔一兩個月就會換新。

 

為什麼要經常更新?就是因為這些廣告會不斷折舊。

 

一般經營FaceBook、Instagram廣告,就是要每隔一段時間更新廣告,例如當公司有新產品、新影片、新文章時,就需要再下新的廣告。

 

將同一個廣告賣半年至一年,其實是不能為公司帶來什麼大躍進~而原因正是由於快速的折舊率。

 

若你曾接觸經濟學,或許你會讀過這個理論:邊際回報遞減~

 

邊際回報遞減就是,需求和供應在開始時會慢慢一同上升,而上升至頂點時,就會開始回落。

根據我下了一千多萬廣告費的經驗,發現下廣告就等同購買會不斷折舊的資產。

 

所以每隔一段時間,我便會減少在Facebook、Instagram上投放廣告,原因正是這種廣告翻數快回報快,但同時折舊得快,長期投放資金下廣告,公司反而難以真正成長。

 

就像買樓,作短炒的話或會賺錢;但如果長期持有,每個月、或是每個季度,樓價都會下跌好幾個百分比,又或是樓的價值會隨着通貨膨脹等的因素而每況愈下。






我與行家、又或是Facebook、Google高手交流而來的經驗:

 

廣告的純利率的百分比大概是百分之十幾左右,換句話說,就是投放1元的廣告費,回報大約是1.5、1.6元,厲害的話也許能上到2元。

 

而如果投放一千元廣告費的話,回報大約就是6、7千元;

 

但若果廣告費龐大,例如一年有六、七百萬預算,一個月下來廣告費約三、四十萬的話,折舊率可是非常快的。



還有一點,Facebook、Instagram廣告的用戶數目是相對固定的

 

以香港為例,香港約有七百萬人口,當中Facebook用戶約有四、五百萬。

 

將Facebook比喻成一個有五百萬條魚兒的魚塘~

 

第一年下廣告時,你剛發行的廣告就像最有新鮮感的魚餌,大家當然都很快上鈎。

 

但當廣告長遠營運下去,第2、3年時,魚兒也被釣走得七七八八,而發達地區如香港,用戶數量是相對固定的,不會有大增長。

 

沒有新用戶的加入,而舊用戶也上釣得七七八八,在一個有限制的魚塘中,換廣告就好比不斷地換魚竿和魚餌去吸引魚上鈎,釣著釣著遲早你會把魚釣完…

 

Facebook、Instagram廣告本身就是有這樣的缺陷。



網紅推廣

 

其次就是網紅推廣~

 

網紅推廣其實很多公司都會涉獵~

 

考慮要否做網紅推廣前,首先你要考慮哪一位網紅為你的公司帶來多少生意

 

必先考慮以上二點,否則很容易虧錢~

 

舉個情景作例子:Instagram上,網紅A有十萬個粉絲、網紅B也有十萬個粉絲,但網紅A的帖文卻沒什麼讚好,換句話就是沒什麼人看,也很少與粉絲互動;而網紅B的帖文則能得到很多人的關注,有很高的互動率。

 

若用網紅A作推廣途經,變相公司很容易虧錢,投放十萬元作廣告費,結果只有一萬元收入…



但要留意,網紅推廣的好處同樣是回報快

 

其實沒有什麼推廣手法比網紅推廣的回報更快,通常網紅一出文介絡、讚頌產品,就馬上會吸引到一堆顧客。



但同樣,缺點也是折舊快

 

這個月找網紅A合作,下個月再找網紅B,而在市場上與你一直保持合作的網紅其實會越變越少…



同時,若保持作網紅推廣,其實網紅推廣並不能從本質上滿足顧客

 

Facebook、Instagram廣告、網紅推廣本質上都是騷擾性的。

 

不論是透過廣告還是帖文去作推廣,其實都是騷擾性的,國外稱這種情況為pattern interrupt,意即擾亂人本身在做的事。

 

你一定曾經歷過:正在YouTube上看影片,廣告卻突然跑出來…

正由於這種廣告有騷擾性,一家公司,若打算長遠經營下去,運行個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一百年,資源都不應投放在騷擾性的做法上,因這種做法會負面影響到別人。

 

這種靠不斷騷擾別人以達到提升生意額的做法,長遠來說難以令公司真正成長的…

 

情況好比一家企業的資產是靠壓榨客戶、員工而來的…

 

靠着做騷擾性的事情去獵取每一季度的利潤,長遠來說,公司的規模會無可避免地一直萎縮…

 

還有一個非常大的缺點,就是客戶會不禁認為你的公司是沒有任何的價值。

 

不斷叫網紅推介你的廣告,大家都心知肚明是在賣廣告,長遠來說會給人一種壞感覺:這家公司只懂賣廣告,感覺上就是家用錢堆砌出來的公司,而不是以顧客為本,沒有給人賓至如歸的感覺…

直播帶貨

 

而第三點就是現在很流行的直播帶貨~

 

現在很流行在不同網絡平台上進行直播帶貨,透過直播推廣產品。

 

隨便在互聯網上搜尋「直播帶貨」,即可發現很多人透過直播帶貨賺了很多個億。很多媒體吹捧什麼什麼網紅兩個小時就賺了十萬生意、在內地的話也許十分鐘就賺了20億元的生意。

 

 

在媒體的筆下,直播帶貨是一定會成功的,故就給人一種錯覺:做直播帶貨很容易能暴富

而直播帶貨的好處同樣是回報快

 

直播帶貨和網紅推廣的性質很相似:也是找人作推廣,不做其他事情,只是不斷推銷;故回報很快,即時有成效。



然而,直播帶貨這些回報快的推廣途經,最大的缺點,就是起得有多快,落得就有多快

 

內地稱這種現象為割韭菜,就是韭菜一長出來就割掉,然後跑開,待其再長出來又再次割掉然後跑開,不斷循環,來得快,走得也快。

 

還有,其實這些回報快、透過平台賺錢的途經,其實會隨着平台的發展而興盛或衰落

 

平台一旦倒閉,你辛苦經營的資產便會一無所剩…

 

舉個例子:舊派的營銷人員應該都明白的,就是當年雅虎博客、Qooza倒閉,以致所有用戶的文章都一起消失了…

 

其實說到尾,所有有望令人快速致富的廣告宣傳手法,其實都是大起大落,起得快落得也快。

 

這說是為什麼進入千禧年後,快速暴富的人很多,但當遇生意低潮之時,一下子一無所有的人亦大有人在…



最近看了兩宗新聞~

 

第一宗是說周星馳在疫情之下無戲可拍,更陷入官司之苦,於是加按了很多層物業;

 

而第二宗新聞是關於黃秋生的,其現在到了台灣賣叉燒包,亦因負擔不起從前的租金而搬離了從前的物業。

 

誰不認識周星馳和黃秋生?曾經這麼當紅的人,都有回落之時…

 

其實與營銷手法有共通點,直播帶貨的網紅也是很當紅的,在賺錢,拍戲或賣貨時,回報也很快;但當遇到經濟低潮、衝擊時,這一類型的人往往就大受打擊…



亦不止是直播帶貨,Facebook/Instagram廣告、網紅推廣,其實凡是回報快的手法都不長久,原因在於欠缺基礎,不是腳踏實地一步步向上走


這尤其是我的親身經驗:當我花了將近1,000萬廣告費,我就體驗到剛開始下廣告時,賺錢速度實在很快,但卻永遠追不上折舊率

能行穩至遠的長期營銷手法

 

所以若你問我對市場營銷手法的建議,我會建議以下兩種能行穩至遠的長期營銷手法:



內容營銷(content marketing)

 

第一種是內容營銷(content marketing),content marketing本身的成效很慢,你寫的文章、拍的影片也許在開始時沒什麼人看。

 

就像玄燊師傅的YouTube頻道影片,一開始也是沒什麼點擊率。

 

但長遠來說,若內容有質素,只需製作一次,在未來至少十年、二十年,也會一直為你賺錢~

 

但是直播呢?找網紅、或是明星直播帶貨,一旦其辭職了,其實所有生意也會一并流走…這就是為什麼直播帶貨會如此大起大落…

 

但內容營銷就不一樣,製作好一次高質的內容,比如拍好一條影片、寫好一篇文章,其能永久保存~

 

有價值的內容就是值得做的事~

電子郵件營銷(Email marketing)

 

第二種就是電子郵件營銷(Email marketing),這亦是非常值得做的營銷手法~

 

聽到這裏你也許會抱有懷疑,現在怎麼還要做Email marketing呢?早就沒人用Email了吧…大家都在用Facebook、Instagram~

 

但若你對Email marketing稍有認識,你就會知道這是件非常值得做的事,原因何在呢?

 

以玄燊命理為例,我的電子郵件開啟率有大約15%;

 

但在Facebook、Instagram上發的帖文,觸及率卻可能連1%也沒有…

 

原因同上:Facebook的香港用戶約有五百萬個,你的專頁帖文越來越多,觸及到的人就固然越來越少…

 

其實人人都有電子郵件帳戶,我相信在未來十至二十年Email還是活躍的~因Email是公司與公司間溝通的渠道,也涉及很多法律往來,很多公司打官司、作商業來往時,也是靠Email上的書信來往作證據。



所以其實Email marketing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做的事~這種方法會讓公司平步上揚!

 

做法就是,其實你可透過你的網站,設法獲取潛在客戶的電子郵件地址,就可以長遠地,為你賺取未來10至20年的錢~

做生意前要想清楚的事


故此,在做生意前,你要先想想你想要的東西是什麼~


你想要的是暴富嗎?


是的話,其實以上三種營銷手法就是你可嘗試的事;


但你必須明白,暴富後會迎來隕落…


那麼,還是你希望一步步向上?


只要你公司的資產有實力,就運用第二種方法吧!一步步向上揚,只有更上一層樓,不會隕落~


若想打造一家百年企業該如何是好?


Content marketing和email marketing會讓你百份百成功,只是需時較長~



另外亦提提一點:若要估計一家公司,在生意危機下,如近來的疫情下,是能夠撐得過還是會倒閉,就要留意該公司的資產負債表


一家公司拿得越多會增值的資產,代表有越多的被動收入,長遠來說,其在生意差、疫情的影響下,倒閉的機會是越低的~



有越多的資產,亦代表有越多本錢打持久戰


以飲食業為例,在疫情下,假設有一半食肆會倒閉~


這時,假如你開的食肆能屹立不倒,沒有倒閉,其實就已經代表是贏家,因行家、競爭對手的倒閉,競爭對手減少了就代表你贏了~


雖然你的生意沒有增長,甚至變差了,但不倒閉的話即擁有持久戰的能力,留得青山在,他日底仍然可以東山再起~



總之就是,用頭三種的marketing手法,你要明白公司、生意是很難長遠地發展下去…


但若保持做後兩種方法,其實生意是有望越做越長久~

長遠改善財運的必學觀念

這篇文章會說說有關長遠改善財運的必學觀念~

 

上篇文章說到真正、長遠、持久致富的必學思維,當中提到了資產和負債:

 

資產越多,就會有越多的收入來源;擁有越多資產,長遠來說就越容易一步一步上升和致富。

 

但很多時候人們對資產的認識不深,甚至存有誤解。

 

資產的定義

 

資產其實有分幾種:

 

第一種是真資產、第二種是潛力資產、而第三種是假資產。

 

什麼是假資產?

 

先說說假資產~

 

拿錯了假資產等於正中陷阱,沒辦法助你脫貧致富。

 

也許你會心生疑問:資產也有假的嗎?

 

首先先來回顧一下資產的定義:擁有了資產後,會定期有錢放進你的口袋。

 

但當擁有了假資產,表面上你彷彿富有了,但長遠來說擁有得越多,其實是會越危險,而且越容易失敗,越容易遇上重大的金錢危機。

 

原因是什麼呢?

 

假資產就是現金流大,會放錢進你的口袋,但長遠而言其資產價值會不斷折舊,以致本金會貶值,甚至跌穿資產本身的價值,最終會令你的本金一無所有…

 

例如會派息,但股價會不斷下跌的股票:這種股票很高息,每年可能會派5、6厘息,但本身價格是會不斷下跌,長遠而言就是賺到了利息,虧了本金。

另外還有一點,生意人、又或是做營銷的人或會略知一二,就是廣告。

 

現時網絡上,好比在FaceBook、Instragram上有形形式式的廣告,相信大家都看過。

 

但對於刊登廣告的公司而言,若長期擁有非常多的廣告,廣告可為其帶來收入,但長遠而言是會折舊的東西。

 

原因在於:某些廣告其實不太會有人點開來看,因其價值不高,價值不及那些搞笑、娛樂、讓人可以放鬆的影片。而廣告放着放着,長遠來說也是會折舊的。

其實人世間實在有很多東西都是假資產,而擁有得越多就越容易走向失敗。

 

而在工種上亦是有假資產的,就是一些無長遠價值的工作。

 

舉例來說:保安員,玄燊師傅絕對不是在詆毀保安員這份工作,但長遠來說,一名保安員,其今天的價值、與其二十年後的價值,相差並不會太遠,換句話說,就是與其他行業從業員相比下,保安較難在工作中增值自己。

 

即使是年資二十年的保安員,亦隨時隨地會被一名新入職的年輕同事,以更高的工資取替…

 

原因就是一些長遠而言價值較低的工作,例如保安員,能帶來的現金流大,就是每個月的確會發工資,把固定現金流放進口袋裏;但在長遠而言,保安員在工作上的價值其實會隨著歲數的增長而不斷降低。

 

其實很多需要體力勞動的工作、又或是「手停口停」的工作都是這樣,好比地盤工人、模特兒。

 

地盤工人雖能在工作中累積經驗,工資會隨着年資而變高,但由於長遠而言,人的體力,變相就是工作能力,會隨着年齡增長而一直下降,薪水亦會因而減少。

 

其次,關於手停口停的工作,模特兒整體而言是以青春作資本的工作,對大部份模特兒而言,二十多歲時是最風光、最有價值的時期;一旦過了二十多歲,他們的價值就會無可避免地一直往下掉…

擁有了尋於假資產的工作,你每個月會得到工資,工作能帶來的現金流大,但在長遠而言,你在工作上的價值是會不斷折舊的…

 

是故人生拿的假資產越多,就會越來越危險。



最後舉一個現實化的比喻來形容假資產:不長進而經常賭博的漂亮老婆。

 

試想想,婚姻佔了人生中大約一半,甚至是過半的時間,另一半對自己來說簡直是人生中最大的資產。

 

但若娶到了一個不顧正業,只會花錢,什麼也不做,不工作、不打理家務的老婆,她於你而言就是一個會為你帶來利益,但長遠價值會下跌的資產~

 

在剛認識時,她的漂亮外表也許能為你帶來許多價值,例如別人的讚美、羨慕的眼光;

 

但在婚後,其樣子亦隨年齡而變得比不上從前,又不工作、好吃懶做、還經常賭博輸錢,變相在長遠而言價值不斷折舊,為你帶來越來越大的負擔,拖累你,好比一個假資產。

 

總而言之,你或許手拿不少資產,但你必須分清楚:什麼是會不斷貶值的假資產,什麼是真正能增值的資產。

 

什麼是潛力資產?

 

第二類資產就是潛力資產~

 

潛力資產只會升值,但不會為你提供現金流。

 

就像是名錶的收藏。你今天購買的名錶,雖然在十年後也許會升值;但你在擁有它的期間,它也不會為你帶來現金流,不會往你的口袋裏放錢。

 

藝術品也是同樣道理。你今天購買的名畫,在長遠而言也許有升值的潛力,但並不會為你帶來固定的收入。

什麼是真資產?

 

第三類是真資產~

 

真資產既會升值,又會為你定期帶來現金流。

 

真資產其實是所有人都需要擁有的~手拿的真資產越多,長遠而言,你的財富上、成就才會升值。

 

舉個例子,富二代之所以可以「下半世唔洗憂」,是因其父母擁有很多已經無按揭的收租樓。

 

個人認為無按揭的收租樓是非常優質的真資產,原因在於:一,租客每個月會定期給你交租,為你帶來現金流;二,其會不斷升值。

 

是故,當擁有越多無按揭的收租樓,你一生的財富、價值就越容易隨着時間而提高。

除了物業,已上軌道的公司亦是非常優質的真資產。

 

已上軌道的公司,就是那些已經不需再用心打理,而每月不止會給你帶來收入,亦由於其會一直升值,故會你帶來越來越大的的回報。

 

所以真資產就是人生中真正值得擁有的好資產。

或許物業、公司這些例子有點離地,以下就舉些較貼地的例子~

 

就是可持續學習到新知、亦能在工作中產出自我價值的工種。

 

有些工作,你能從工作中學習到讓你增值的技能。

 

雖然不排除做保安員、酒店接待員,為別人開開門、或是在現在疫情下需為人量量體溫,其實也會學習到新的技能。

 

但重點在於,這些技能在能否為你增值。

 

一份屬真資產的工作能為你產出自我價值。

 

自我價值在於你的個人能力,例如你在工作的同時,會漸漸學習、擁有到一門獨特的手藝。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其實玄燊師傅在創辦玄燊命理前是個工程師,而在工程行業中有爆破師,懂得爆破的人不多,而爆破工作可是非常重要、有用的,因很多工程都需要運用到爆破技術,如炸開水道、煤礦等等。學習到爆破即學到很獨特的手藝,而工藝越精湛,就越沒有人可以取代。

 

爆破師就為屬於真資產的工作,你的工藝進步的同時,自我價值也是不斷上升~

同時,自我價值亦指名氣~

 

若你可在工作的同時打造出你個人的名氣,那麼這份工作就是能產出自我價值的工作,因你的個人價值是在不斷升值。

 

產出事業資產才是重點

 

其實大部份打工族都有金錢上的煩惱,尤其是在經濟低迷的2020年。

 

仔細留意反思一下,很多打工族最大、最深遠的問題,就在於長期光靠時間換換取金錢,而在絕大部份的時間都沒有產出資產,為自己增值,就例如是酒店接待員、保安員等等。

 

而那些能夠一步步向上、走向成功的人,你能發現其往往能用時間換取一些事業上的資產。

 

舉個例子,每週會定期更新影片的YouTuber,其實影片會在未來,例如未來5~10年內為提升價值,因不斷會有人回看以前的影片。這些影片累積下來,其實就是事業上的資產。

 

而事業上的資產,同樣會一步一步為你帶來被動收入。

 

舉個街知巷聞的例子:Netflix,Netflix現在已經是一家很大的上市公司,透過訂閱即可看影片。其不斷累積影片資產,是家有被動收入的公司~



亦有一點需要注意,很多人誤以為做生意一定就能累積到事業資產。

 

但事實是,生意人中也是有做錯生意的。

 

其實很多不同行業的生意人,創業期間是沒有累積到任何資產。

 

例如茶餐廳,因大多茶餐廳都沒能成功打造出品牌效應,即使積累到一堆熟客,但當倒閉,或是要搬址,在東山再起之時,也是很少人會特意跨區去光顧新店;

 

而且開茶餐廳不能為老闆帶來被動收入,其實即算是手停口停的生意。

 

所以一旦茶餐廳倒閉,其實等同於創辦人的資產會一下歸零…

以上分別講述了三種資產。


雖然跟玄學沒有直接關係,但它們可是對人生非常重要的概念。


若想真正增值你自己和長遠擺脫金錢的煩惱,以上就是必學的思維~

想變為有錢人必學的思維

今天來說說一些金錢上的思維~

 

無論是想漸漸地脫貧,多賺點錢,還是成為上流社會,甚至是成為首富,其實都要有這樣一個思維:什麼是真正的有錢。

 

窮得只剩下錢?

 

事緣是有天我跟我姐聊天~

 

我姐是個上班族,她跟我分享,她的同事向其表示自己很窮。

 

我姐覺得很奇怪,心想:你這樣也算很窮嗎?

 

我姐是個銷售員,需要跑數,與她對話的是公司的最佳銷售員,每個月可能賺十多二十萬、甚至是三十萬。

 

當他說自己很窮時,我姐就笑了,說:「不要裝了!」

 

後來,那名同事說,其實自己也不是在開玩笑,是真的窮呀!窮得只剩下錢!

 

我姐姐就說:「有沒有搞錯!一個月賺三四十萬還說窮到只剩下錢,我可是連錢都沒有!」

 

這時同事才娓娓道來,說出自己的實況:他平均一個月賺20萬,中年的他上要供養生病的父母,下要扶養剛出生的女兒,妻子又沒有工作,還要供樓;而且做銷售行業總要裝身,西裝半年或者一年總要買上一兩套,開支非常大…一個月賺二十萬,可能要花上十八萬,賺多少就花多少。

 

其實世界各地或多或少都有人面對這種情況,即使賺很多,但其實卻剩不了多少錢;

 

而剩下的那一點錢自然也就捨不花掉,因要「好天砍下雨柴」,留着點錢在口袋裏總是較有安全感。

 

故那名同事就說自己窮得只剩下錢。

什麼是窮得只剩下錢?

 

我這才發現,原來「窮得只剩下錢」有兩種意思:

 

第一種意思就是指人真的很貧困,可能只剩下一兩百塊,甚至幾十塊錢也沒有。

 

而第2種意思是指人表面風光,看似很富有,但其實就真的只有「錢」,沒有除了錢以外的任何資產。

 

真有錢人 VS 假有錢人

 

試想想一些富豪級的人物,如香港首富李嘉誠、又或是賭王何鴻燊,除了很有錢,亦有很多物業放租、有自己的企業、又或者有債券收息、亦是股票市場的大戶等等,有很多的收入來源去覆蓋支出。

 

真正的有錢人就是這樣,擁有不同資產,不會因某方面的收入減少而變得一無所有。

 

但表面風光的有錢人,是月收入高,又或是戶口存款不少,但卻沒有任何錢以外的資產,變相就不是真正的有錢人,甚至很容易變得越來越窮…

 

所以今天要分享一個很重要的思維:想成為真正的有錢人,除了要擁有現金、工作的收入來源,更重要的是擁有資產。

資產與負債

 

資產、或是負債也許不是我們經常能接觸的概念,因學校很少會教授關於金錢的秘密。

 

小時候看過一本書- 《窮爸爸,富爸爸》,書中第一章就是說資產與負債,這其實也是書本的核心,其後的章節也是圍繞這主題。

 

資產的定義很簡單:當擁有了資產,它們會定期為你帶來現金流;

 

而負債則是相反,當你擁有了負債,它們會定期從你的口袋中拿走現金流。

 

真有錢人與資產

 

真正有錢的人,除了銀行戶口裏有現金,亦會持有很多資產,例如用作收租的物業、用作收息的股票、還有債券、公司等等能為他們定期帶來現金流的資產。

 

故此,要量度一個人是否真正有錢,並不是要量度其一個月賺多少錢,真正的方法是要量度其有多少資產。

 

換句話說,真正有錢的人,其也許會追求高薪厚職,但最終目標是追求更多的資產;真正的有錢人就應越拿越多資產。

 

《窮爸爸,富爸爸》中有個好例子:某人有兩個爸爸,一個是親生爸爸、一個是乾爹。親生爸爸是個博士畢業的教授,但卻沒為作者留下什麼資產,卻遺留一堆負債;而乾爹小學畢業,賺很多錢,甚至買下了夏威夷整個島。

 

故事想帶出的道理是:一個人年輕也好、中年也好、學歷是高是低也好,只要思維正確,他願意追求資產的話,也是可成為真正的有錢人的;

 

只追求現金、不追求資產的後果

 

相反,只追求現金,不懂把現金變成資產的話,其實現金很容易會由於通過膨脹、或家庭開支變多而流走,甚至衍生出負債。

 

接下來我想把以下情況描述一下:不論你是生意人還是上班族,若只追求現金、不追求資產的話,情況會是如何?

 

我想起一件往事:小時候有朋友跟我分享,自己找到一份好工作。

 

於是我問:「這份工作好在哪呢?」

 

他回答:「好的地方就在於沒什麼事情需要我做。」

 

他從事的是零售業,工作就是站在店面門口,行行企企,從上班站到下班…

 

試想想,一個人長期維持這種生活模式,他的資產表是會這樣走的:

不花時間去學習、投資,光追求手拿現金,沒有能為你帶來定期收入的資產,其實就只是用時間換金錢,長此下去,你走到60歲也不會有什麼資產剩下來。

 

而由於沒有什麼資產,你的賺錢速度是永遠追不上花錢的速度,自然,人生走到一定時期- 中年、晚年時,負債便會自動生成…

 

例如供養孩子、給爸媽的家用和醫藥費、供樓等等,沒有資產,收入固定,支出又越來越多,負債自然增加…

 

可見,只懂得用時間換金錢,變到真正窮得只剩下錢,長遠來說很快會遇上經濟危機…

 

很可悲的是,這就是很典型都市人的情況…

 

資產一定是用錢換來的嗎?

 

若你在年輕時就開始存資產,那麼去到中年、晚年,你就會逐漸致富,一步步富起來!

 

你或者會吐糟:大部份剛出來社會工作的年輕人,又或是剛初創的公司,一個月連一、兩千元也未必剩得下來,那要怎樣才存得了資產?

 

其實這是典型香港青年、以至全球各地青年的寫照:剛出社會,收入大多只有一萬多元,一個月要存下一、兩千元也可能成問題,該如何買股票或者債券呢?買一手也要一萬多元吧…

 

其實這就是世人對理財和資產的誤解了…

 

一般人對資產的認知是:股票、物業、債券、公司等等,但其實最好的資產是可以無本生利的資產,例如知識、經驗~

好比剛剛提到的友人,工作只是行行企企,這是用時間換金錢的概念,當中不會得到任何除金錢以外的資產;

 

但若果你的工作富有挑戰性,例如你是個數位行銷員( Digital marketer),自然你每週、甚至每天,都會學習到新的市場學知識,即這些新知識會慢慢成為你本人的資產,在未來必能為你帶來現金流~

 

原因在於知識資產令你的個人價值被提升了,那麼你在市場上便更有競爭力~

 

比如你懂得在社交媒體下廣告,在未來找新工作時會更有討價還價的能力,亦能考慮創業~

 

又例如你可運用你的知識寫部落格、又或是拍影片與別人分享,長期下來又多了一個收入來源~

 

累積資產,在長期來說更易走向成功,憑藉資產去改變你的人生!

 

靠知識資產無本生利的例子

 

在這裏舉個香港成功YouTuber作例子~

 

大家知道Emi Wong嗎?

 

她是個主要教健身的YouTuber,現在YouTube頻道有325萬訂閱者,平均每條影片都有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的觀看次數。

 

而她其實是在三年前才開始拍影片當Youtuber。

 

她本是個文員,每個月只賺一萬多塊錢;每天就是在處理文書,沒有任何的資產累積,長期下來資產走勢就會是這樣:

就是到老了也只有些許資產…

 

沒錢買物業、作投資,那該如何累積資產呢?

 

其實是可憑借知道、經驗、時間製造資產!

 

與Emi Wong一樣,很多的YouTuber,只需保持更新影片,也不需要每天出片,比如一週出一條影片,一個月也累積到四條,一年也就有五十多條~

 

這就能聚沙成塔,像疊疊樂一樣,把人生的資產一直累積!

 

所以,如果你沒有資本,在累積資產的初期,拍影片也許是個好方法~

 

不論是公司名義也好,個人名義也好,第一條影片也許只有幾次點擊率,而往後的第二、三條,點擊率也許會越來越多;一直拍下去,新觀眾也會看回舊影片,這就會形成複利效應,像滾雪球一般~

 

長遠而言,資產會是這樣走的:

資產就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財富幾何級數地上升!

 

長此下去,你就不會再走回頭路,因你會發現光累積現金是不會有滾雪球的效應;而且隨着通貨膨脹,不斷累積的現金會貶值,換句話說是會越變越窮…

 

總結:想變為有錢人必學的思維

 

以上就是我,也是《窮爸爸,富爸爸》最想分享的一點:一個真正有錢的人,不會窮得只剩下錢;他們會不斷累積資產,而到後期資產會幾何級數地往上漲。

 

若你希望慢慢成長,請記住必定要逐步累積資產,不論是知識、股票、物業也好,它們能定期為你帶來現金回報~

 

如何應用思維?

 

如果想一步一步致富,成為一個真正的有錢人,就一定要有這以上的思維!

 

你要定期,例如每月,問自己這些問題:

 

在過去的一個月,

 

你賺到多少錢?

 

保留了多少錢?

 

你創造了多少資產?

 

你創造了多少負債?

 

你如何去加速資產的成長呢?

 

有什麼方法能讓你的資產增值?

 

你的資產會不會因為什麼情況而折舊,還是說讓你的資產不斷增值?

 

你的被動收入有多少?

 

你有什麼方法讓你的資產和現金流增加?



玄燊師傅稍後亦會跟大家分享一些更深層次的理論~

 

什麼是真資產?

 

什麼是輔助資產?

 

什麼是假資產?

 

什麼是優質資產?



這篇文章大約就來到這裏~

 

雖然這篇文章與玄學沒有什麼關係,但可能比學習玄學更重要!

 

玄學,也許教你透過擺放摧財風水陣來快速致富,但說到尾,還是要有以上提到的思維,你才能保住,以至滾大財富~

玄學與生意- 藍海策略

今天會說說藍海策略,是一個我很喜歡的商業思維!

 

很久以前已聽過藍海策略,但當時不太懂這是什麼,後來發現這是做生意必學的理論~

 

什麼是紅海策略?

 

在說藍海策略前,先說說紅海策略是什麼~

 

紅海的意思是:大海裏有很多商業競爭對手,亦有很多魚身在其中。正因為大家要搶市場佔有率,讓最多的魚成為自己的客戶,大家便要互相拗價。

 

例如,某人賣便宜打八折、下星期另一個人就比其賣得更便宜,打個7折這樣;又例如,某人決定要做推廣、其他人也會跟着做。

 

其實這樣的例子很多,就像7-11、Okay便行店,基本上已經鬥到極至,如定期做不同的推廣,這邊送公仔、那邊就送玩偶;這邊打7折、那邊就送印花……

 

在商業上就形容這為紅海策略、又或是紅海攻勢,寓意即海洋裏競爭對手太多,他們互相撕咬對方,搞得大家都頭破血流,把原本藍色的海也染成了紅色。

什麼是藍海策略?

 

然後,在多年前,教授- W.Chan Kim提出了藍海策略,意即:與其在紅海中與其他行家商家去爭搶,倒不如跳出紅海,去找一片藍海!

 

藍海的意思就是,在海洋中,附近不會有任何競爭對手,只有你一人做商業買賣。正因競爭少,所以價格任你開!

 

這種市場並非無人問津的!現實中有很多這些從零開創的藍海例子~

 

如果你可以從零開創一片藍海,即創立出一個獨一無二、沒人跟你競爭的生意,當中的純利率可是非常高的!

 

這就是藍海策略了!

怎樣才能發現藍海生意?

 

怎樣才能從零開創一個藍海生意領域?

 

在這裏講個工商管理博士李根興博士曾說過的例子:

 

最近剛剛發行了PlayStation 5對吧?試想想,其實PlayStation已出了1、2、3、4、5代,已經是遊戲界中的龍頭。但事實上,龍頭亦不代表沒有競爭對手,其仍存在於紅海中,仍然與不同遊戲創作商,例如任天堂,互相撕咬;故PlayStation其實亦只是紅海中的其中一個遊戲商,只不過規模相對較大而己。

 

常有遊戲發展商打算和PlayStation鬥一番,其實基本上可以肯定是沒有正面爭鬥的勝算……不論是在遊戲資源上、解像度上、機器性能上、以至遊戲後勤支援上,理論上其他公司的創作是沒法勝過PlayStation的……硬要鬥也只會頭破血流…

 

為什麼正面交鋒的話是不會成功呢?情況就好比在古時,例如是曹操的軍隊,遇上不知從哪跑出來、拿著丫叉的村民,想要與其當面鬥一番,亦好比在紅海中的小魚試圖打大魚,最終必是頭破血流收場……

 

既然與生意巨頭正面交鋒是如此困難,那麼為何不嘗試藍海策略,不當面爭鬥,而選擇從旁攻擊呢?

 

那麼該如何實行藍海策略?

 

一、鎖定非客戶群

 

什麼是鎖定非客戶群?就是放棄已活躍在行業中的理想客戶群,轉而鎖定非理想的客戶。

 

比如遊戲商向來是打年輕人的市場,不會鎖定老年人;

 

再其次,遊戲商向來傾向打男孩子市場;

 

每個行業都有其理想客戶群,比如對遊戲商而言即十來二十歲的年輕男孩子,頂多是30來歲的年輕男人。

 

再舉個例子,做玄學、風水算命生意,按道理來說會針對超過30歲到50歲以下的中年男女,因這個年齡層的客戶大多比較信奉八字命理學。

 

反正就是每一個行業都有其理想客戶群,而藍海策略強調的第一點就是:不要和紅海圈的生意人搶理想客戶群。

 

例如,在遊戲商圈中,所有競爭者都在搶十至三十來歲的男性市場。不論是PlayStation,甚至是叫不出名字的小遊戲商,都不會發行主打老年女性市場的遊戲吧!

 

但是,若想要跳出紅海,第一大重點就是要放棄已活躍在行業中的理想客戶群,換句話說,就是大家都在爭的,你也就別要再多摻一腳了!

 

李根興博士曾說了個好比喻:假設身於紅海要與別人就爭理想客戶群,當中其實有七十個客戶已被龍頭大哥分走,而其他行家分了二十個,也就只剩下十個客戶,十人中假如有一人光顧了你,其實你也只能拿到1%的市場占有率……

 

但若走到藍海,針對市場中的非客戶群,就是那堆客戶本來就是無人競爭的客群,結果會是如何?

 

例如,若發行主打老年人市場的遊戲機,正因市場上並無類似的遊戲機,沒有競爭,客戶也就不用貨比三家,想買遊戲機的話,就會考慮你家出品,變相在一百名老人中,也許有十來二十人會來購買你的產品,這樣,市場占有率已有10-20%了!

 

現實中確有這樣的成功例子:任天堂開發了Wii遊戲機,一套非以年輕人為目標對象的遊戲,其目標對象為「一家大細」。

 

Wii的玩法不像PlayStation那樣拿遊戲手柄,而是拿遙控,讓大大小小的家人能一同打羽毛球、網球等等:只要看着電視、拿著遙控,就可以做球類對打了。

 

很明顯,當年買這台遊戲機的顧客,其實大部分並不是十來二十歲的年輕男生,而是父母、公公婆婆,因想買來與孩子、孫子享受家庭樂~

 

而Wii當年就是運用了藍海策略:想到再與其他公司競爭年輕男性市場也許太難了,便把目標鎖定在家庭中的父母、公公婆婆,並同時研發體感遊戲,讓孩子、成人也能一同做運動,在家中打打球、跳跳繩等,好好享受家庭樂~

 

任天堂就是以非客戶群為針對市場,成功在當時搶了遊戲機市場的過半占有率!

再舉個自身的例子吧!

 

在我從事的算命行業中,大部分行家都針對三十至五十歲年齡層的客戶,但我其實主打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市場。

 

這堆年輕人是大部份行家所忽視的,因他們一般沒什麼消費能力,故成了行業中的非客戶群;再者,算命風水,按道理來說是有點年紀的人的玩意,又或者說中年人會較信奉玄學命理。

 

市場上的行家都在爭中年人市場,變相生意就難做了,於是我一直針對着年輕客戶群,他們當中也許大多還沒有算過命、沒有感受過什麽叫算命,故我希望在他們初接觸算命時就抓住他們的心!

 

我以20來歲的年輕人為目標,打造較年輕化的品牌、產品、以動畫作招萊,吸引年輕人購買算命產品。針對年輕人市場,基本上沒有競爭對手,生意易做得多!

 

所以,若想要做生意而不與他人競爭,就應按藍海策略的原則,主打市場上原本的非客戶群!

 

二、與眾不同

 

第二點就是價值曲線要與眾不同。

 

不論是什麼產品都有其價值曲線,即任何產品都會有不同的能力值,可用作相互比較。

 

不論是名牌手袋、健身產品、奶粉、水果也好,都有其價值曲線,你能透過價值曲線比較自家和市場上最熱賣的產品。

 

每逢推出新的產品、商業時,都必先畫出一張價值曲線,因你要知道自己行業中哪些產品最好賣、即市場占有率最大的產品,並得知這些產品的特性、價錢、設計、目標客群等等。

 

然後,你要做的事情就是讓自己產品與它們的不同。

 

這裏也涉及了另一個理論:就是purple cow,就是紫色的牛,意即若你開車經過農場,看見一堆白色、啡色的牛,你不會停下來多看兩眼;但若你看到頭紫色的牛,妳會想停下車來,好奇地想:「為什麽有頭紫色的牛呢?」

 

所以無論是商業還是什麽產品,若你能創造出一頭紫色的牛,那麼就能突圍而出!

 

返回遊戲機的例子,遊戲機的價值要素包括解像度、團體性(獨自玩還是和別人一起玩)、價錢、設計、遊戲數目、體能變化等等。

 

把PlayStation應用在其中:

 

其作為遊戲機界龍頭,解像度應處在高位;

 

而遊戲的團體性較低,因多是獨自一人對着屏幕,頂多就是透過連線與人對打;

 

遊戲機價格則是較高的;

 

而設計是美的!

 

而在遊戲數目上,PlayStation的遊戲數量較少,多是大作,貴精不貴多;

 

而在體能變化上,PlayStation的遊戲多是靜態的,不要求什麽體力變化。

 

把價值要素連成一直線,便會發現如今市場上最熱賣的產品有如此的價值曲線。

 

這時,如果你想在市場上分一杯羮,其實要考慮的是:自家產品如何有別於市場上的產品,你要特意讓自己成為那頭紫色的牛。

 

而在當年,Wii就成了那頭紫色牛:

 

其遊戲解像度是很低的,因為想有別於PlayStation,故解像度普普通通就夠了。試想想,Wii的遊戲就是打打乒乓球、羽毛球而己,哪需要這麽高解像度呢!

 

而Wii遊戲的團體性是高的,針對家庭用戶。

 

而價格當然是便宜,買台Wii比買台PlayStation便宜得多,大約便宜60%,就是與PlayStation不同。

 

而在遊戲設計上,Wii的遊戲設計其實並不算太美觀,這點又是與PlayStation的遊戲不同;

 

遊戲數目很多,打乒乓球、羽毛球、桌球等等,又是一個與PlayStation不同的點。

 

而體力變化較大,因為遊戲就是運動。

 

所以Wii的遊戲就是與PlayStation的大作不同。

而綠色線就是Wii的價值曲線。

 

在Wii出產了後,其實整個遊戲機市場是被扭轉了。而由於Wii是「紫色的牛」,是「新」的,故其他市場上的產品無法與之競爭。

 

總結以上,要與別人競爭,第一點就是要針對非目標客群,例如:別家以青少年為目標客群,那麼你就針對老年人;第二點就是要有與眾不同的價值曲線,別家的產品有什麼特性,你家的出品就是要與別家的不同!

 

三、低成本、高回報

 

若你的產品要符合藍海策略原則,就大多會是低成本、高回報。

 

若你打算開發出一種與PlayStation很相似的遊戲機,變相就是正面競爭,那麼該遊戲機多會是高成本而低回報。為什麼呢?

 

因這種產品就處於紅海,不止要與別人爭個頭破血流,更要精益求精,比別人鬥厲害(紅海的特點):要比PlayStation的解像度更高、更大作……按道理成本會很高,定價也不會便宜,故回報也會較低。

 

但若不與別人比厲害,而是暗暗地作出攻擊,做出處於藍海圈的產品,便會是低成本而高回報的。

 

Wii的成本聽說很低,要不然也不會有比PlayStation低出一截的定價,而同時成功搶到市場佔有率,這樣就是低成本、高回報。

 

現實中的藍海實例

 

同類例子有很多,以髮型屋為例,大家小時候去剪頭髮大概都是去普通的屋邨髮型屋吧,那種大約幾十至一百元剪一次頭髮的髮型屋。

而髮型屋間的競爭就是正面競爭:每間服務都差不多,而目標客群都是附近的街坊。

 

於是,很多髮型屋都想盡辦法要留住客戶,在台灣、大陸的情況就更為明顯:客人理髮前要先辦會員,於是下次再光顧時就享有折扣,也會提供不同套餐價,例如洗剪吹再加上焗油的優惠等等。

 

若你打算開家髮型屋,加入競爭,打算在紅海中爭奪同一批客戶,其實就只能鬥價,因客人不能光看門面就得知你家師傅比旁邊的髮型屋厲害多少。

 

而有家公司就在髮型屋界中跑出,在全球開了1000多家分店,就是專門做快剪的QB House。

 

其特別之處就在於:

 

第一,針對非目標客群,QB House的目標客群就是男生,一群想越快越好,覺得剪頭發應該是5~10分鐘內就能搞定的事情的客人。

 

一般髮型屋以女生為目標客群,因女生除了剪頭髮,也會焗油,做染燙等等,能一次性帶來更大收益;而很多男生就真的只是剪個頭髮,故為髮型屋界忽視。

 

而QB House就是忽視業界目標客群,而針對非目標客群,就是市場上的大家都不重視的、想以最短時間離開髮型屋的人。

 

至於第二點,與眾不同的價值曲線:常見的髮型屋價格貴、服務多元(染燙、焗油,應有盡有)、想讓客人逗留在店舖內的時間較長、師傅多、鋪面大、而店舖設計有時不太美觀、而且輪候時間有時很長…

 

而QB House,價格便宜、只做剪髮、標榜10分鐘剪好、讓客戶的逗留在店舖內的時間越短越好、師傅只有一兩個、店面不大但很整潔、輪候時間很短,基本上一進店面師傅就開始動手。

 

所以價值曲線可是完全不同的!

 

第三點也很合符藍海策略原則:低成本、高回報,幫你剪個頭髮、洗個頭、師傅也不多,曾有報道說過10平方尺的店面就能帶來年收入40億日元!

以上就是紅海策略與藍海策略的分別,若你打算做生意,這是個必學的理論。


不難發現,藍海圈的生意,勝過你想出一百種熱賣產品、或是以一百種折扣去留住客人。


個人實例- 玄學生意與藍海策略


以我本人的玄學風水生意為例,我在創業初期首先想到要針對非目標客群,就是年輕的客戶;


至於第二點:與眾不同的價值曲線,常見的算命生意,價值要素多是要排隊、面見師傅、解釋不太詳細、並以中年人為目標客群。


而本公司大賣的產品- 四千字八字命書大批,不用出門排隊等批算,而命書內容很是詳細,共有最少十頁批文,會為你作終生詳批,問題無上限,並且以年輕人為目標客群。


這項產品就是有與眾不同的價值曲線。


還有就是低成本、高回報:坊間的算命行家為客人作一對一面批,其實成本效益是很低的,需要面見客人,甚至是預約,加上來回檔口的時間成本,可能要花上數小時才換到幾百塊錢;而我不需面批,扣減各項時間成本,把時間花在為一名客人詳批,回報就是1500元!


故此,其實產品會大賣、甚至被越來越多行家抄襲,也是有其原因的!這個就是藍海策略的好例子!

我為人算命賺了過千萬的真實故事 | 這是我由生意失敗到年營收過千萬的真人真事

今天會說我由生意失敗,到因而患上抑鬱症,再後來年收入過千萬的真實故事~

 

大家好!我是玄燊師傅,為玄燊命理創辦人~

 

還記得開始玄學生意前,我仍是個朝9晚5的上班族,而當時的我是名香港工程師,在香港從事工程業;但朝9晚5的上班生活,其實並非我命格所響往、追求的生活…

 

故還在上班時,我就已經背着公司、偷偷在Instagram設立了玄學網上商店。

 

在我還很小的時候,我已偷偷將父親給的零用錢,每月將一半交給當時的玄學師傅,向其拜師學藝;當時每到月尾,父親都會微言:「為何每月給你這麼多的零用錢,你都不夠錢花呢?」當時我不敢告訴他事實:我每月都將零用錢的一半交給玄學師傅拜師學藝。

 

而在玄學網上商店的設立初期主要是售賣水晶、配飾,但事與願違,開店初期生意很差;後來我發現,售賣水晶、配飾,根本不是我的興趣、強項…

 

而我從小學習的,是八字命理、風水、奇門遁甲等的算命占卜技術~

生意極差的情況持續了半年至一年,當時,我銀行戶頭裏的存款平均不多於每月五千元…

而這半年至一年的收入極低,生活上各種負擔令我喘不過氣來,繼而患上了抑鬱症…

 

當時我到了香港某藥店買了「聖XX草」作藥物,其為抗抑鬱藥,但我卻感受不到其作用,而且服了藥更會感到很口渴…

而在生意低迷之時,有一天,年邁的母親進了我的房間,她不是要找我聊天,或是有什麼事情上的吩咐,卻是聲淚俱下,哭得不能自已;大家情緒激動哭泣時,有試過肩膊不停向上抽搐嗎?當時的母親就是這樣,原因並非發生了什麼生老病死的大事,而是因為,我已經半年至一年的時間沒有交家用了…

 

當時我決心改變,這時就發生了一件翻天覆地改變了我人生的事!

2017年我在連登討論區上,開了第一個為人免費算命占卜的帖子,而第一個帖子已收到熱烈的回響,很多網友都對我的占卜算命技藝讚好!帖子意想不到地反應熱烈,第一個帖子已收到157個回應,很多人亦回饋說準,從而,其後亦有了第二、第三個為人免費算命占卜的帖子。

除此之外,我拜了一個網絡營銷師傅,學習經營網上生意~當時我以小本在Facebook上投放了廣告,而2017年在Facebook上投放廣告的算命與占卜生意實在很少,故小小的廣告費,加上我的玄學功底、功夫,很快我就賺到了第一個一百萬~

而這時,我開始租用玄學辦公室、聘請第一個助手~

 

印象深刻的是,聘請的第一個助手化名叫Karrie~

Karrie到辦公室面試時,由於辦公室面積太小,只有不足一百呎,Karrie看見這樣的辦公室,便即時聯絡她的朋友,說:「若我面試超過了二十分鐘仍沒有回音,請替我報警,我現在身處的地方可能是毒品加工場…」

而在聘請第一個助手後,一切都開始好起來,而正當我以為一切會一帆風順之際,就發生了令我晴天霹靂的事;

有一天我才剛睡醒,登入大約下了六百萬廣告費的Google廣告後台、以及另一個大約下了兩百萬廣告費的FaceBook廣告後台時,發現兩個廣告帳號都被官方封鎖了…


時至今日,我在Google、FaceBook、Yahoo,以至各大廣告平台,大約已花上了過千萬廣告費;而過千萬,在香港大約已能買下兩個兩房單位了~

而兩大廣告帳號被封鎖,實在對我帶來了巨額損失…


而我百思不得其解事情發生之源由,於是回到了辦公室看看風水佈陣,不出所料,風水佈陣的風水掛鐘停頓了…

 

由於我為公司佈的風水佈陣效力極強,這種程度的風水佈陣,即門派中的七星打劫、五鬼運財等等級數的風水佈陣。

 

這種級數的風水佈陣,好比古人養老虎作竉物,能駕馭時當然是威風八面,但當獅子、老虎失控時,便會反咬你…

 

而當時的風水佈陣,當中的風水擺鐘是絕不能停頓下來的;一旦停頓了,必會有非常兇險、非常差的事情出現…

 

當我回到辦公室,看到了因電池用盡而停頓了的風水掛鐘,不禁心中一涼,因這類型的風水佈陣,發揮效力之時,若想要化解,便需要燒大百解符咒,在相應方位不停點香,持續7至14天以上,麻煩得很…

 

而情況就似古時,皇帝要擺風水佈陣、找陰宅、陽宅時,風水師總是要花上過千年找龍穴,原因:因有效力的風水佈陣,往往在佈陣、化解、拆卸時,需要非常繁複的程序。

經過一系列繁複的程序以化解風水佈陣,廣告帳號得以解封了!而我亦開始轉為為生意佈上較溫和的風水佈陣~

而直至今天,我正聘用超過二十名玄學助手;

由破產邊緣到年營收千萬玄學家|玄燊師傅

https://hk.nextmgz.com/webarticle/2_777062_0

 

我的年收入過千萬;

公司轄下的玄學網站,每月有約過百萬點擊;

而這影片的目的不在於自吹自擂,而當中亦沒有包含任何銷售訊息,不是在要求你找我算命、或是購買任何改運、風水的產品~

 

我是想透過自己作為小小玄學家的故事,告訴大家不需過於神化、崇拜玄學家,因玄學家始終還是人,吃飯而不吃香,故與其過份迷信、崇拜,倒不如多行善積德、多學習進修、多嘗試新事物,那麼也許螢幕前的你會有不一樣的人生。

 

另外,我的YouTube channel上有大量免費玄學風水教學影片,而影片有超過三百萬次瀏覽次數,故大家可到我的YouTube channel免費學習~

 

而影片下方有免費算命連結,對命運、風水等等有疑問、或是想得到免費算命咨詢,歡迎按進連結,只需輸入基本資料,即可得到一次免費算命的機會!當然免費算命的機會每人只有一次~

 

若對玄學、風水、八字等等內容有興趣,亦可按進以下連結,會提供一本免費八字電子書,只需留下電郵,即可免費獲得!

 

我是玄燊師傅~喜歡影片請讚好、訂閱頻道、將影片分享給其他人,讓他們也獲得一次免費算命的機會吧~

 

另外,如有任何玄學、風水、命理上的疑問,歡迎在影片下方留言,我會儘快回覆~

我是玄燊師傅~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