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變為有錢人必學的思維

今天來說說一些金錢上的思維~

 

無論是想漸漸地脫貧,多賺點錢,還是成為上流社會,甚至是成為首富,其實都要有這樣一個思維:什麼是真正的有錢。

 

窮得只剩下錢?

 

事緣是有天我跟我姐聊天~

 

我姐是個上班族,她跟我分享,她的同事向其表示自己很窮。

 

我姐覺得很奇怪,心想:你這樣也算很窮嗎?

 

我姐是個銷售員,需要跑數,與她對話的是公司的最佳銷售員,每個月可能賺十多二十萬、甚至是三十萬。

 

當他說自己很窮時,我姐就笑了,說:「不要裝了!」

 

後來,那名同事說,其實自己也不是在開玩笑,是真的窮呀!窮得只剩下錢!

 

我姐姐就說:「有沒有搞錯!一個月賺三四十萬還說窮到只剩下錢,我可是連錢都沒有!」

 

這時同事才娓娓道來,說出自己的實況:他平均一個月賺20萬,中年的他上要供養生病的父母,下要扶養剛出生的女兒,妻子又沒有工作,還要供樓;而且做銷售行業總要裝身,西裝半年或者一年總要買上一兩套,開支非常大…一個月賺二十萬,可能要花上十八萬,賺多少就花多少。

 

其實世界各地或多或少都有人面對這種情況,即使賺很多,但其實卻剩不了多少錢;

 

而剩下的那一點錢自然也就捨不花掉,因要「好天砍下雨柴」,留着點錢在口袋裏總是較有安全感。

 

故那名同事就說自己窮得只剩下錢。

什麼是窮得只剩下錢?

 

我這才發現,原來「窮得只剩下錢」有兩種意思:

 

第一種意思就是指人真的很貧困,可能只剩下一兩百塊,甚至幾十塊錢也沒有。

 

而第2種意思是指人表面風光,看似很富有,但其實就真的只有「錢」,沒有除了錢以外的任何資產。

 

真有錢人 VS 假有錢人

 

試想想一些富豪級的人物,如香港首富李嘉誠、又或是賭王何鴻燊,除了很有錢,亦有很多物業放租、有自己的企業、又或者有債券收息、亦是股票市場的大戶等等,有很多的收入來源去覆蓋支出。

 

真正的有錢人就是這樣,擁有不同資產,不會因某方面的收入減少而變得一無所有。

 

但表面風光的有錢人,是月收入高,又或是戶口存款不少,但卻沒有任何錢以外的資產,變相就不是真正的有錢人,甚至很容易變得越來越窮…

 

所以今天要分享一個很重要的思維:想成為真正的有錢人,除了要擁有現金、工作的收入來源,更重要的是擁有資產。

資產與負債

 

資產、或是負債也許不是我們經常能接觸的概念,因學校很少會教授關於金錢的秘密。

 

小時候看過一本書- 《窮爸爸,富爸爸》,書中第一章就是說資產與負債,這其實也是書本的核心,其後的章節也是圍繞這主題。

 

資產的定義很簡單:當擁有了資產,它們會定期為你帶來現金流;

 

而負債則是相反,當你擁有了負債,它們會定期從你的口袋中拿走現金流。

 

真有錢人與資產

 

真正有錢的人,除了銀行戶口裏有現金,亦會持有很多資產,例如用作收租的物業、用作收息的股票、還有債券、公司等等能為他們定期帶來現金流的資產。

 

故此,要量度一個人是否真正有錢,並不是要量度其一個月賺多少錢,真正的方法是要量度其有多少資產。

 

換句話說,真正有錢的人,其也許會追求高薪厚職,但最終目標是追求更多的資產;真正的有錢人就應越拿越多資產。

 

《窮爸爸,富爸爸》中有個好例子:某人有兩個爸爸,一個是親生爸爸、一個是乾爹。親生爸爸是個博士畢業的教授,但卻沒為作者留下什麼資產,卻遺留一堆負債;而乾爹小學畢業,賺很多錢,甚至買下了夏威夷整個島。

 

故事想帶出的道理是:一個人年輕也好、中年也好、學歷是高是低也好,只要思維正確,他願意追求資產的話,也是可成為真正的有錢人的;

 

只追求現金、不追求資產的後果

 

相反,只追求現金,不懂把現金變成資產的話,其實現金很容易會由於通過膨脹、或家庭開支變多而流走,甚至衍生出負債。

 

接下來我想把以下情況描述一下:不論你是生意人還是上班族,若只追求現金、不追求資產的話,情況會是如何?

 

我想起一件往事:小時候有朋友跟我分享,自己找到一份好工作。

 

於是我問:「這份工作好在哪呢?」

 

他回答:「好的地方就在於沒什麼事情需要我做。」

 

他從事的是零售業,工作就是站在店面門口,行行企企,從上班站到下班…

 

試想想,一個人長期維持這種生活模式,他的資產表是會這樣走的:

不花時間去學習、投資,光追求手拿現金,沒有能為你帶來定期收入的資產,其實就只是用時間換金錢,長此下去,你走到60歲也不會有什麼資產剩下來。

 

而由於沒有什麼資產,你的賺錢速度是永遠追不上花錢的速度,自然,人生走到一定時期- 中年、晚年時,負債便會自動生成…

 

例如供養孩子、給爸媽的家用和醫藥費、供樓等等,沒有資產,收入固定,支出又越來越多,負債自然增加…

 

可見,只懂得用時間換金錢,變到真正窮得只剩下錢,長遠來說很快會遇上經濟危機…

 

很可悲的是,這就是很典型都市人的情況…

 

資產一定是用錢換來的嗎?

 

若你在年輕時就開始存資產,那麼去到中年、晚年,你就會逐漸致富,一步步富起來!

 

你或者會吐糟:大部份剛出來社會工作的年輕人,又或是剛初創的公司,一個月連一、兩千元也未必剩得下來,那要怎樣才存得了資產?

 

其實這是典型香港青年、以至全球各地青年的寫照:剛出社會,收入大多只有一萬多元,一個月要存下一、兩千元也可能成問題,該如何買股票或者債券呢?買一手也要一萬多元吧…

 

其實這就是世人對理財和資產的誤解了…

 

一般人對資產的認知是:股票、物業、債券、公司等等,但其實最好的資產是可以無本生利的資產,例如知識、經驗~

好比剛剛提到的友人,工作只是行行企企,這是用時間換金錢的概念,當中不會得到任何除金錢以外的資產;

 

但若果你的工作富有挑戰性,例如你是個數位行銷員( Digital marketer),自然你每週、甚至每天,都會學習到新的市場學知識,即這些新知識會慢慢成為你本人的資產,在未來必能為你帶來現金流~

 

原因在於知識資產令你的個人價值被提升了,那麼你在市場上便更有競爭力~

 

比如你懂得在社交媒體下廣告,在未來找新工作時會更有討價還價的能力,亦能考慮創業~

 

又例如你可運用你的知識寫部落格、又或是拍影片與別人分享,長期下來又多了一個收入來源~

 

累積資產,在長期來說更易走向成功,憑藉資產去改變你的人生!

 

靠知識資產無本生利的例子

 

在這裏舉個香港成功YouTuber作例子~

 

大家知道Emi Wong嗎?

 

她是個主要教健身的YouTuber,現在YouTube頻道有325萬訂閱者,平均每條影片都有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的觀看次數。

 

而她其實是在三年前才開始拍影片當Youtuber。

 

她本是個文員,每個月只賺一萬多塊錢;每天就是在處理文書,沒有任何的資產累積,長期下來資產走勢就會是這樣:

就是到老了也只有些許資產…

 

沒錢買物業、作投資,那該如何累積資產呢?

 

其實是可憑借知道、經驗、時間製造資產!

 

與Emi Wong一樣,很多的YouTuber,只需保持更新影片,也不需要每天出片,比如一週出一條影片,一個月也累積到四條,一年也就有五十多條~

 

這就能聚沙成塔,像疊疊樂一樣,把人生的資產一直累積!

 

所以,如果你沒有資本,在累積資產的初期,拍影片也許是個好方法~

 

不論是公司名義也好,個人名義也好,第一條影片也許只有幾次點擊率,而往後的第二、三條,點擊率也許會越來越多;一直拍下去,新觀眾也會看回舊影片,這就會形成複利效應,像滾雪球一般~

 

長遠而言,資產會是這樣走的:

資產就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財富幾何級數地上升!

 

長此下去,你就不會再走回頭路,因你會發現光累積現金是不會有滾雪球的效應;而且隨着通貨膨脹,不斷累積的現金會貶值,換句話說是會越變越窮…

 

總結:想變為有錢人必學的思維

 

以上就是我,也是《窮爸爸,富爸爸》最想分享的一點:一個真正有錢的人,不會窮得只剩下錢;他們會不斷累積資產,而到後期資產會幾何級數地往上漲。

 

若你希望慢慢成長,請記住必定要逐步累積資產,不論是知識、股票、物業也好,它們能定期為你帶來現金回報~

 

如何應用思維?

 

如果想一步一步致富,成為一個真正的有錢人,就一定要有這以上的思維!

 

你要定期,例如每月,問自己這些問題:

 

在過去的一個月,

 

你賺到多少錢?

 

保留了多少錢?

 

你創造了多少資產?

 

你創造了多少負債?

 

你如何去加速資產的成長呢?

 

有什麼方法能讓你的資產增值?

 

你的資產會不會因為什麼情況而折舊,還是說讓你的資產不斷增值?

 

你的被動收入有多少?

 

你有什麼方法讓你的資產和現金流增加?



玄燊師傅稍後亦會跟大家分享一些更深層次的理論~

 

什麼是真資產?

 

什麼是輔助資產?

 

什麼是假資產?

 

什麼是優質資產?



這篇文章大約就來到這裏~

 

雖然這篇文章與玄學沒有什麼關係,但可能比學習玄學更重要!

 

玄學,也許教你透過擺放摧財風水陣來快速致富,但說到尾,還是要有以上提到的思維,你才能保住,以至滾大財富~